我第一次找出口代理的時候,選了一家報價明顯比同行低的公司。對方承諾“全包價”,連退稅服務都算在里面,當時我覺得自己賺到了。但事情的發(fā)展完全出乎意料。
第一個坑:隱形費用一大堆
報關當天,他們說貨物屬于“敏感品類”,要交所謂的加急服務費;查驗后,又讓我出一筆臨時倉儲費。最后算下來,費用比市場價高了兩成。后來我才知道,他們用低價吸引客戶,再通過各種名目補回來。
第二個坑:報關質(zhì)量不過關
代理為了趕單,報關時把我們的貨歸類到一個稅率低的HS編碼。短期是便宜了,但不到兩個月,海關稽查時被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我們公司被要求補稅,還差點被拉入信用觀察名單。
第三個坑:信息不透明
整個過程中,代理不提供任何詳細的費用清單,也不讓我們直接和港口或報關行對接。直到貨柜被滯港,我們才發(fā)現(xiàn)他們根本沒有自有通關資源,一切都靠轉(zhuǎn)包。
后來學到的幾條經(jīng)驗:
1、別盲目相信低價,特別是低得離譜的報價,十有八九后續(xù)有額外費用;
2、提前確認代理的資質(zhì)和資源,問清楚是否有自有報關員、合作口岸、退稅服務能力;
3、要求費用明細和流程清單,能簽在合同里的就不要只聽口頭承諾;
4、對長期合作的代理,可以從小單開始測試,確認流程穩(wěn)定后再增加合作量。
對我來說,這次“便宜代理”的經(jīng)歷,雖然交了不少學費,但也讓我之后選擇代理時更有判斷力。出口代理不是比誰便宜,而是比誰能讓流程穩(wěn)、風險小、賬目清楚。